为认真贯彻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理念,2023年3月24日上午,西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与陕西省人民检察院西安铁路运输分院共同开展“非法穿越秦岭核心保护区案”模拟听证会。在这次听证会活动中,铁路运输分院副检察长王健、行政法学院院长姬亚平等人出席活动。
活动主要是展现听证程序的过程,让同学们感受司法力量在真实案件中的运用。模拟听证会上,检察人员、行政部门人员、专家、听证人以及人大监督人员是检察院的工作人员,我校学生有幸参与其中两个角色。本案是一起典型的真实发生在我省秦岭区域的跨区划行政公益诉讼案件,相当大的人流量长期随意跨区县、跨市穿越秦岭核心保护区,损害了秦岭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模拟听证会结束后,王副检表示,检察公益诉讼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一次有意义的探索,本次目的是希望通过模拟听证会,使同学们加深对检察监督工作和检察公益诉讼的了解,进一步增强新时代大学生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肩负起敢于担当、敢于奉献的社会责任。未来,随着我们陕西跨行政区划检察机关进一步深化秦岭、黄河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同时推动社会力量深度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有更多检察监督案件走进校园,为同学们了解检察监督工作和我国法治进程提供更多的观摩实践机会。并且王副检还介绍了“益心为公”公益志愿者招募令,诚挚邀请志愿者们积极加入陕西跨行政区划检察机关这个大团队,参与检察听证、专业咨询、跟踪观察等活动,彰显当代大学生风采,合力共护秦岭绿水青山。
最后,由西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姬亚平院长对本次模拟听证会发表了几点建议,首先,在环境公益诉讼中,行政机关的不履职往往属于不作为行为,但是不作为的履职应该细分成主观不作为、客观不作为和主客观不作为。其次,笔录在行政公益诉讼听证会中发挥何种作用?是决定性作用还是参考性作用?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最后,在听证中专家学者的选拔应该结合案件实际,同时还要明确听证员的选拔标准,应该选择没有明确倾向性(偏向检察方或行政机关)的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