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西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网站!

  1. 首页
  2. 学院新闻
  3. 正文
点击显示栏目

学院新闻

行政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研究生读书会第一期顺利举办

  • 来源:行政法学院
  • 发布者:行政法学院01
  • 浏览量:

    11月18日晚,由党委研工部、研究生院与行政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联合主办的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系列讲座第十一讲暨第六届法治文化季系列活动之研究生读书会第一期通过线上顺利举行。行政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党委书记赵玎玎、党委副书记李芳致辞,研工部副部长、研究生院副院长马成教授和雷苗苗博士、徐翔博士、杨博文博士参与与谈,副院长井凯笛主持活动。行政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全体研究生以及其他学院师生共计200余人在线参加。

    赵玎玎指出,读书写作是法学专业研究生学习和科研创新的基本途径,不仅要读专业理论经典、学术前沿,打牢专业理论功底,也要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科研活动,提高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李芳表示:广大研究生要深入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积极参与相关研究阐释;要全面、完整、准确理解党中央对疫情防控工作的决策部署,自觉落实疫情防控个人责任,带头遵守各项纪律要求,坚持非必要不离校,静下心来积极参加学习和文体活动。

    马成教授对学院读书活动表示大力支持,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读书交流,希望学院充分发挥读书会育人功能,为师生搭建好学术交流平台,营造良好的学风。

    本期读书会阅读书目是涂尔干的《社会分工论》,分别由研二的郭一鸣、杨青青和张瑜昕三位同学分享研读心得。

    郭一鸣同学对本书第一卷进行分享,指出涂尔干提出了“劳动分工具有道德价值”这一假设,进而将劳动分工的功能聚焦在“促进社会团结”之上,并使用实证分析的研究方法通过“法律类型”这一观测对象证明了劳动分工有利于社会的“有机团结”。指出涂尔干运用实证分析方法,构建一套完整的术语体系和逻辑体系并最终自洽的研究进路十分值得我们学习。在本书第二卷的分享中,杨青青同学从本书的时代背景出发,重点围绕社会分工产生的原因展开非常富有逻辑的阐释,指出社会分工产生的直接原因是社会密度的恒定增加和社会容量的普遍扩大,次要因素是集体意识逐渐形成的非确定性以及遗传性因素。张瑜昕同学在第三卷分享中讲到,分工的反常形式包括失范的分工、强制的分工和分工的分散,当我们知道分工在什么条件下不会产生社会团结,才可以更容易了解形成团结的必要条件。她还结合中国社会的转型,提出了涂尔干社会分工观点对于当代中国的现实意义。



    与谈环节,徐翔博士认为本书和其他诸多的经典书目一样,晦涩难懂,同学们经常存在着模糊理解以及不同认识,这种状态是常见的,是不可避免的。研究比如体育法这种相对不太引人注目的领域时,可以将《社会分工论》里面传达的的精神作为研究的工具。学会发散思维很有必要,不可仅局限于书中的内容与观点,多结合其他的学科以及概念加以分析,有助于把握作者的观点。雷苗苗博士讲到本书主要采用的是实证主义研究法,注重问题导向,提出大量的假设,对学生们研究或者撰写论文有着很大的作用,并请同学们思考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的前提下,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将会如何演变。杨博文博士则主张涂尔干研究的领域是所属社会学的,与我们法学的研究有所区别,可以借鉴。理解一个概念,要结合自己所属的时代背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井凯笛副院长对本期读书活动进行总结。他指出,熟读公法经典名著才能够具备掌握公法的基础,三位同学经过认真思考,准备充分,形成了自己的观点,值得肯定,老师们的参与有针对性地深化了同学们的认识,达到了促进学习交流的目的。读书会将定期开展,以更好地推动学院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