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强调,法学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法学教育要处理好知识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
西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精神,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在学校的领导下,以前期调研为基础,结合疫情防控形势,精心组织2019级学生前往法院、检察院、政府机关、律师事务所等单位进行专业学习实践活动。
现分期对部分同学见习期的感受进行推送。
第一期
姓名:付高涵
见习单位: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市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
见习地点:神木市神木镇东兴街中段路西原政法大楼
7月14日起,我在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市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进行暑期见习,除了最基本的整理案卷等,我还参与了阅卷,旁听讯问,制作公诉案件审查报告、起诉书等法律文书,旁听庭审(远程),涉及破环环境资源保护罪现场的勘查勘验等工作。
见习期间,我参与了陕西省榆林市11·20专案的案卷整理工作,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市未成年人观护基地的设立前期准备工作,以及涉及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的一系列案件。同时,我再次接触到了网上办案系统(全国检察机关统一业务应用系统),这对我熟悉检察机关办案流程有很大的帮助,也使我认识到了数字化办案,“互联网+”办案的优点,也使我认识到了基层干警的辛劳。据我了解,神木市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每年受案近千起,约为榆林市辖区内其他县市的十倍,前辈们常常是加班到深夜,第二天又要按时讯问犯罪嫌疑人(有时在办案工作区,有时是在神木市看守所),工作量极大,着实令人敬佩。
见习期间,我同时实践学习了检察机关法律文书的制作,对于法律文书写作这一门专业选修课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法律专业的学生在作为法律事物主体或从事法律工作时,必然要制作或填写与法律事务相关的各种具有法律效力、法律意义的文书,这也是我们参加法律实践活动的一项必备本领,我从中受益匪浅。实践出真知,仅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是完全不够的,积极参与见习能够加深理解并巩固所学专业知识,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我将充分利用好假期时间,积极参与见习,丰富自己的工作经验,为今后做好充分准备。
近一个半月的见习让我深深认识到:人民检察院对于危害国家安全案、危害公共安全案、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案和其他重大犯罪案件,行使检察权;对于公安机关侦查的案件进行审查,决定是否逮捕、起诉或者不起诉;对于刑事案件提起公诉、支持公诉;对于公安机关、人民法院和监狱、看守所的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任何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各级人民检察院的工作人员必须忠于事实真相,忠于法律,忠于社会主义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于任何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这次见习,我深刻体验到了基层检察机关的工作常态,也感悟到许多作为法学生(未来的法律从业者)所应当具备的素质:
1.要有过硬的法律知识储备,要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要保持持续学习的热情。
2.要有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论辩能力,要有清醒的头脑。
3.要有独立的判断思考能力和敏锐的洞察力。
最后,请允许我以一首歌曲为我本次见习画上句号。
《人民检察官之歌》
词作者:集体
曲作者:臧云飞
蓝天 白云 壮丽的山河
我们人民的检察官 在庄严的国旗下集合
执法为民是党的嘱托
法律监督是我们神圣的职责
为了人权保障 为了社会祥和
我们履行承诺
看阳光普照 大路宽阔
天地间我们高扬
我们高扬公平正义歌
青春 热血 不朽的史册
我们人民的检察官 在庄严的国旗下集合
清廉严明是闪光的品格
忠诚公平是我们不改的本色
为了春天永在 为了百姓欢乐
我们无怨无悔
看阳光普照 大路宽阔
天地间我们高扬
我们高扬公平正义歌
姓名:李蒙
见习单位:察哈尔右翼后旗人民法院执行指挥中心
见习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察右后旗白音查干镇新区
“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只有将理论付诸于实践才能实现理论自身的价值,也只有将理论付诸于实践,才能使理论得以检验。同样,一个人的价值也是透过实践活动来实现的,也只有透过实践才能锻炼人的品质,彰显人的时代风貌。暑期实习是大学学习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一课,也是大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
我的这次见习是从7月18日至8月15日在察哈尔右翼后旗人民法院的执行指挥中心进行的。进入法院见习的前几天,王主任先是带我了解熟悉法院概况。察哈尔右翼后旗人民法院位于白音查干镇,其内设有政工科、执行局、办公室、研究室、立案庭、刑事审判庭、民事审判一庭、民事审判二庭、行政审判庭、审判监督庭、监察室、巡回审判法庭、交通事故审判法庭(派出法庭)十三个机构,下设贲红人民法庭、土牧尔台人民法庭、红格尔图人民法庭三个基层人民法庭。为加大案件调解力度,院内设立了庭前调解室(归口立案庭)。多年来,在旗委、旗人大及其常委会和上级法院的领导、监督和指导下,在旗政府、旗政协及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人民法院始终坚持“三个至上”指导思想和“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工作主题,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旗委、政府中心工作,全面深化三项重点工作,着力加强审判执行第一要务,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努力提升队伍建设和物质装备水平,一手抓审判、一手抓队伍,重点抓管理,突出抓质效,竭力提升司法公信力,为全旗政治稳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法院主楼共九层,设有各分部办公室、学习大讲堂、展览室、廉政教育基地、荣誉室、党建室、活动室、新闻发布厅、执行指挥中心、羁押室、立案庭、审判庭、人民调解室、司法警察大队、监控中心、食堂、宿舍、浴室、停车场等基础设施。虽然占地面积不大,但设施完备,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是人民法院一项重要改革举措。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切实解决执行难”的决策部署。最高人民法院坚决贯彻党中央部署,于2016年3月提出“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为了向人民群众兑现承诺,最高人民法院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力度,全方位改革执行工作体系,自我加压、倒逼执行质效,将“四个基本”具体化为“四个90%,一个80%”的核心指标要求:第一个90%是为了推动有财产可供执行案件在法定期限内尽快执行完毕,及时实现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第二个90%是为了严格规范无财产可供执行案件办理,防止终结本次执行程序被滥用;第三个90%是为了依法妥善化解执行信访,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第四个90%是为了突出“基本解决执行难”普遍性要求,有助于压实各级法院责任。其中我所在的执行指挥中心分属执行局,为响应中央部署,于2018年提出了“基本解决执行难”的攻坚决战攻略,并在2019年3月完成了第三批第三方评估,开展涉民专项活动。
专业实习是法学本科教学计划中的必修课程,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法学本科学生掌握系统的法律理论知识与技能,熟悉与掌握司法程序,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路径。在过去的两年里,透过课堂知识的学习,我已经构成了初步的自己的法律思维,懂得基本的法律知识,而且透过模拟法庭实践,对刑事诉讼案件和民事诉讼案件的司法审判过程有了较为深入地体会。见习期间我努力将自己在校园所学的理论知识向实践方面转化,尽量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见习期间能够遵守工作纪律,认真完成法院领导交办的工作。在主任的指导下,我开始熟悉这个行业并慢慢进入工作的状态,对法院的运作的程序和法律实践有了进一步的熟悉和体会。
首先了解到了案件办理的流程,从接受案件到执行通知再到网络查控、网络查控结果分析最后结案归档,每一步流程都有其特殊存在的意义,比如网络查控可以通过互联网将被申请执行人的所有金钱、财产性权益一目了然地呈现出来,对被申请执行人的金钱、财产性权益进行查封、评估、扣押、拍卖、变卖、冻结、划拨等。实习期间,我虽然并没有从一个案件的开始到结束亲自上手,但通过王主任的耐心指导,也基本了解了案件从立案到结案的全过程,巩固了司法程序方面的知识,为以后从事业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其次是整理卷宗,这是我见习期间做过最多也是最有益的事情,因为后旗人民法院的案件数并不算多,所以每天我所整理的案卷数也不多,这就给了我足够的时间去检查。看似整理案卷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但其中蕴藏着丰富而深刻的学问,尽管做的事情比较微小、繁杂,但整理完后会觉得很有成就感。了解并熟悉掌握案件处理的整个过程,是见习的一个最重要的内容,而这个内容并不是仅仅只能通过亲身经历立案、庭审、结案等才能掌握的,亲身经历只是完成这一内容的一个途径,而另一个重要途径便是整理卷宗材料。卷宗作为案件结案之后的档案整理,是对案件的进展流程的客观全面反映,通过对案件处理过程的每一环节中的文书材料的处理,总结时间顺序,我可以清楚明晰的了解并掌握一个案件的进展过程,并且通过自己的思考,理解,在头脑中模拟一个案件的处理,以加深对其的掌握。我想,这就是为什么整理卷宗材料是每一个实习生最初的、必经的,也是做的最多的工作吧,这正是主任安排的苦心所在,是为了首先便让实习生对一个案件,从起诉到受理,到审判,再到最后的判决,都有一个清楚的思维,从而以便于以后的实习以及工作。
最后,在见习期间有幸旁听了一次庭审,庄严的法庭、神圣的氛围、严格的程序,无不折射出审判的严肃和公正。对于法庭,要对被告人耐心,因为很多被告人并不懂法律知识,而在庭审中,审判员又必须通过法条告知被告人的诉讼权利,所以法官对于被告人要有足够的耐心并有足够的威严,让被告人听得懂听得进去。另外,在我旁听的那一场庭审中,人民陪审员全程没有说话,在我看来其地位不高。被告人在接受审判长、审判员的询问和公诉人的讯问时,对于他们所问问题中的很多专有法律名词都不了解,所以在回答时也会出现答非所问的情形,这就反映了另外一个问题:村镇的法律普及程度不高。公民学习法律常识,是做到守法的前提,才能知法、懂法、用法,才能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意识,这不仅对保护国家、集体和公民个人的合法利益,巩固安定的社会秩序,而且对维护社会主义法律的尊严和权威,都具有重大意义。要清楚地认识到:普及民众法律常识、提高民众法律意识是依法治国的基础。
通过这次见习,我深知法院工作的艰辛和自己的不足,有太多需要学习和强化的地方,之后我会努力学习,为以后踏入法律行业奠定扎实的基础。最后的最后,想记录法院门口最明显的一句话,同时也是我实习期间最喜欢的一句话:“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姓名:刘艺轩
见习单位: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
见习地点:威海经区珠海路3路
一个月的实习时间转瞬即逝,还记得刚来的时候对法院的陌生,到现在轻车熟路,这一月实在令人难以忘怀。
其实我干的大部分都是些杂活,整理卷宗、把每一页卷宗细细看过后与现有数据进行核对、打孔、穿线、粘贴,打刑事判决书、起诉书,把已经结案的卷宗归档到电子档案中......我是在这些细碎、繁杂的工作中体会到法律的温度的。从前,我只知道法律是我选择的专业,是我学过的知识,是我做过的期末作业,是我接触的一个又一个书本案例,其实那只是最小的一部分法律。法律是不厌其烦的与当事人沟通、交流,不断的查看案情分析案情,不断的做这些重复、琐碎、繁杂的幕后工作:一份判决书要打印十五份,分别装订然后发到各个不同的对象手里,要请司法局、公安局审批、监察。法律是有关正义的艺术,而正义是需要莫大的付出与努力。
哥哥姐姐们都叫我以后不要来法院,他们说这里忙、压力大,审判了千万人的正义,这份压力可想而知。如果说实习以前,我以为法律是堂皇的、高贵的、华丽的,那么这一个月过后,法律变成了亲近的、平凡的、脆弱的。以前在电视上看到的法庭辩论,人满为患、轰动、激烈,我时常被律师的舌战群儒而吸引,他们手里仿佛握着利剑,在法律的天平上搏斗,法官手里握着威严的锤,敲出的是公平正义的归属。可是事实如何?事实是大部分的刑事案子甚至没有律师,犯罪嫌疑人在开始便老实的认罪认罚,法庭辩论也不过是律师和公检法人员念早已准备好的证言稿和开庭稿,大家有时也会犯错,在更多的时候里,我觉得就像是一场准备好的会话。法庭的氛围究竟激烈与否其实并不重要,本就是要解决老百姓的事,那根本不必举行的那么高高在上,真切的维护老百姓的利益才是最重要的。
这一个月的实习过程可以说是我消除偏见的过程。我不再认为法律是高贵而冷漠的,同时也不再认为公家的饭可以简单吃。以前我总是听大人们说,考公务员好,铁饭碗,稳定,以后的人生都有了保障。我认为公务员的日子过的安逸、舒适、得过且过,真正到了这里,我才明白,公务员的身上有为公为民的责任,法律需要纠正的问题是无穷无尽的,也就意味着他们的工作没有“停下来”的那一刻。他们运转着,为了邪恶得到惩罚,为了正义得到伸张,也为了所有应该被维护的权利被捍卫。
偏见,还伴随着我对这片成长的土地。我以前一直以为这是一个安宁祥和的地方,可是我发现,这里也有强奸,也有黑恶,也有杀人放火,也有大型诈骗,也有毒品。这片土地根本不像我想的那班童话似的美好,不过是有些黑暗没有直接暴露在太阳下。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片土地是足够纯洁的,有阳光的地方一定有黑暗,光照不到的地方才更需要法律。
偏见,还伴随着我对所有人的第一印象。衣着朴素、连字都不识一个的佝偻老者,可能就是种了大亩毒品原植物的犯人,我不敢相信,我问姐姐他们知道这是在犯罪吗?姐姐说知道的,并且他们不当回事,出来还会继续种。我看过十几个危险驾驶罪的犯人开庭嘻嘻哈哈,高兴的像是在参加公司年会,我问姐姐说他们在乐什么,姐姐说他们不当回事,他们觉得就是个酒驾而已。我看到累犯的前科是不停地偷窃海鲜市场几斤蛤蜊,几斤芸豆,我不理解,我问姐姐他这样做意义何在,姐姐说没办法,他的生活都继续不下去,有些人巴不得进去。我发现世界上不止有一种人,形形色色的人不都是怀着尊重和敬畏的心看待法律,“何不食肉糜”不只是一个典故,有些人遵纪守法,品质高尚,有些人没上过学,找不到工作,吃一顿饭都成了天大的难事。生活的黑暗面是和阳光对半分的,高举正义大旗,祈求万事美好,道阻且长,任重而道远。
实习仅仅一个月,可是我学到的东西犹如“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法律不是空谈,法律是为了人民。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