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强调,法学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法学教育要处理好知识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
西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在学校的领导下,以前期调研为基础,结合疫情防控形势,精心组织2019级学生前往法院、检察院、政府机关、律师事务所等单位进行专业学习实践活动。
现分期对部分同学见习期的感受进行推送。
第二期
姓名:贾如
见习单位:江苏省常熟市人民检察院
见习地点:江苏省常熟市长江路80号
让制度长出“牙齿”,捍卫每一桩个案的正义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今年7月20日至8月20日,我在江苏省常熟市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捕诉部门)实习。这近一个月短暂而又充实的实习,对我走向社会起到了桥梁的作用。它是我人生的一段难以忘怀的经历,也是一个重要环节,不仅让我深入了解了检察机关的职能,大大锻炼了自身的能力,更明确了我的发展方向,对我将来走上法律工作岗位也有着很大帮助。在实习期间,我最大的感悟主要有四部分,也是引导我向卓越法律工作者进步的四个角度:
一、为人处世,仪表大方
作为一名合格的法律工作者,必须要言语得体,形象得体。这要求我们学生将书本结合实际,积极主动向身边的前辈学习为人处世,才能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做好一切工作。实习期间,我曾出席过公诉案件庭审,科室主任借给我一件蓝色的检察官制服,我在她的指导下穿上了这身神圣的制服。从着装中我能够体会到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公平公正,讲求程序。首先不能化浓妆、戴首饰,发型要扎起或留短发;服装要求整齐,不得随意穿戴;检徽的佩戴位置都有严格的规范;领带必须拉至领口第一颗纽扣处。这样一番下来,我发现自己变得非常精神而且正义凌然。
实习期间,我吸取去年在法院实习的经验教训,主动和部门多个科室的检察官们打招呼问好,并积极帮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最终逐步得到了大家的充分信任和关心认可,检察官们也从最初的让我“跑腿”,到逐渐开始放手让我做一些接近核心工作的任务,如撰写审查报告等。并且,我结识了一位干练的政法先锋、第一检察部副主任——刘检察官,她也是后期主要带我完成实习的检察官,她给我布置了许多具有一定技术要求的工作,并亲自带我参与了一些提审、开庭和会面,同时她也是一位平易近人但却独立严肃的未检科检察官,正是她告诉我“一点微光、一点温情,就是守护明天的希望”,在她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也因此我有幸获得了第四检察部胡主任对我的表扬。她告诉我说,多个承办人都表扬我聪明,悟性高,学习能力强,而且比较机灵。得到大家的认可和表扬我感到非常荣幸,但是我并不会因此而骄傲自满,通过表扬我认识到了我需要发扬的长处,即合适的举止与积极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并将会努力发扬它。
二、狠抓专业,筑牢基础
作为一名合格的法律工作者,必须要真抓实干,技能过硬。我作为实习生主要参与了以下工作:
(一)整理卷宗
帮助检察官和书记员整理和录入卷宗多份,包括核查立案日期、涉案人员身份信息、核实材料顺序、标注页码等。在这些已经审结的案件中有不少的典型案例,包括不起诉决定、判决和和解等几种类型,内容则涉及到到事实的认定、证据的采信、责任的划分等。在此过程中,通过对卷宗的翻阅和向检察官咨询,我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尤其是附条件不起诉的案件)和速裁程序案件从立案到审结的程序以及各种归档文书的分类有了详细了解。
(二)旁听案件
以前在学校我参加过刑事案件的模拟法庭,刑事案件很注重程序,法庭审理严肃。但在这里,旁听疫情期间远程形式审判后,也有可能是因为这些案件多是速裁程序,多以我感觉气氛比较缓和,法官甚至会用通俗语言向原被告双方解释“申请回避”等法律用语,有些程序性问题也省略了,整个庭审甚至10分钟之内就可以完成。通过旁听,我对刑事审判的特点和程序有了详细的了解,认识到刑事案件的审理关键在于证据的辩驳,以及真相抽丝剥茧的呈现。刑事案件的理想结果应该是让惩罚犯罪,保障人权,维护社会秩序与稳定,另外我发现法庭辩论阶段其实就是一个辩论的模式,公诉人在听取辩护词时要及时记录要点,并准备好对观点内容的驳斥,对于临场反应和专业知识的掌握要求极高,而且还最好有很大的说服力,在庭审中不仅能说服法官,更能让陪审员以及旁听的人民群众信服。这一点对公诉人的个人素质要求很高,这个素质不仅仅是法律方面知识要渊博,更要求他们有很高的职业素养和人格魅力。
(三)录入电子卷宗
帮助检察官录入电子卷宗中犯罪嫌疑人的帮教信息若干。智慧法院的普及已经是互联网时代的大势所趋,我对新技术比较感兴趣,检察官们也表扬我对于这项任务“上手很快”“悟性高”,虽然多是重复性的机械操作,但是这是完成卷宗上网必不可缺的部分,我能够为检察官们做这样的工作能够帮助他们减轻很多工作负担,同时我也通过阅读卷宗学习了不少知识,获益匪浅。
三、积极思考,用心做事
作为一名合格的法律工作者,必须要思维缜密,灵活机动。利用这次难得的实习机会,我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向检察官求教,努力学习法律、法规等知识,利用空余时间认真学习一些课本之外的相关知识,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法律技能,从而进一步巩固了自己所学的知识,为以后真正从事法律实践工作打下了基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短暂的实习过程中,我深深地感觉到自己所学知识的肤浅和专业知识的匮乏,刚开始,对一些工作比如作为合适成年人陪同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进行会面,或者打电话通知确认当事人信息邮寄材料的任务时无从下手,尽显天真的“学生气”,只能在一边机械地完成工作,这让我感到非常难过。在学校时总以为自己学的不错,一旦接触到实际,才发现自己知之甚少,需要学的很多,这时才真正领悟到“学无止境”的含义。在听检察院的普法讲座活动时,我学到一句法谚曰“有一百条法律就有一百零一个案子”,因此我们法律工作者必须要有宏观思维,微观能力,才能在不同的情形下游刃有余,手到擒来,如庖丁解牛一般分析法理与情理,做到公平公正,维护社会正义与秩序。
以上也许是我个人的感觉,不过有一点参加实习的同学都应该有所认识:我们的法学教育和实践的要求是有一定距离的。法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需要理论的指导,但其发展和意义要在实践中才能实现,并且它的主要目的是为社会实践服务。所以,我们的法学教育应该与实践更紧密的结合起来,在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办学模式时,对实践加以重视,更多的增加实践所占比例。
四、忠诚敬业,服务社会
作为一名合格的法律工作者,必须要服务社会,坚守初心。在实习过程中,我发现法律的普及与公民法律意识的提高非常重要,检察官不仅仅视为司法工作者必须完成其检察监督职责,更必须担当起社会普法人的角色。我国为推进法治建设而进行了多年的普法教育活动,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人们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我参加旁听的好几起案件中,当事人选择自行抗辩和辩护,而且他们所运用的法律和抗辩的理由都很到位。但是我们不能否认在普法的深度和广度上还有些不足。比如有些时候,人们对法律条文是知道的,但却未能正确的理解它,以至于触犯了法律而不自知;有些当事人由于平时不注重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最后导致对簿公堂。社会上还存在一些当事人对法律不信任的情况,质疑法律的实体与程序。对此,我市检察院积极发动工作人员组织建设面向社会的普法工作,我实习期间也参与了检察院的“民法典宣传日”活动,深入社区进行普法宣传。法律实施的初心就是为了全民学法、守法、用法,我国也应当而且必须加大法治贯彻、普及的力度,逐步建立人们对法律的信仰,并且要求全体司法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只有这样法治建设才能取得巨大的进步。
总而言之,在这次实习中,我收获了太多太多。我学会了向他人虚心求教,遵守组织纪律和单位规章制度,与各种各样的人交往等一些做人处世的基本原则以及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贯彻它们,并收获了与科室主任、一些检察官姐姐们的友谊,也更坚定了我未来努力进入检察院就职的决心。另外,这一段时间所学到的经验和知识大多来自领导和检察官、书记员们的教导,这是我一生中的一笔宝贵财富。这次实习也让我深刻了解到,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法律工作者,我们不仅仅是为了工作生计,而是“做良心事”,不忘初心,充分依靠我国的法律制度体系,让它长出“牙齿”捍卫社会的公平正义,惩罚犯罪,保障人权,教育预防社会大众,而决不能违背自己的职业操守,枉持天平与剑。做事首先要做人,然后才能做人才,这样我们才能以自身的力量向社会输送卓越、高素质的复合型法学人才。
姓名:张学源
见习单位:湖北省襄阳市襄城区人民法院檀溪法庭
见习地点:湖北省襄阳市襄城区青龙庙南路襄阳市襄城区人民法院
图一:外出现场调查 图二:制作、校对法律文书
将理论与实践贯彻结合,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我在2021年7月26日到襄阳市襄城区人民法院政治部报到实习,办完入职手续后,我被分到了檀溪法庭。在檀溪法庭实习的一个月里,工作虽然繁杂但也让我受到了不少锻炼。在实习的这些日子,我逐渐熟练地掌握了一些法律文书的制作,接待当事人的方式方法,以及案件审理的流程和具体操作。在这些专业技能之外,我还学到了一些待人接物的技巧,更目睹了形形色色的人们的生活与苦衷。
“作为一名法学生,法律职业的实践活动是很有必要的。一些从书本上或是从老师的讲授中学习的知识,无论多么生动、形象,如果从未亲身体会过,那么就很难真正的理解。”这是带我的法官从第一天起就告诉我的道理,我也一直将这句话贯彻在了我的暑期实习中。实习内容主要包括了整理卷宗、制作和校对法律文书、以及充当书记员的工作。
整理案卷是每个法院实习生都要做的事情。这个看似简单的工作也需要大量的时间,不仅要准确分辨资料的适用性,同时还要按照一定的次序进行排列,不能混乱,因为这些步骤与法院的程序紧密相连。所以,每一次整理卷宗都是对司法程序的掌握和熟悉。通过法官的细心教导,经过多次的整理,我才慢慢把握到整理卷宗的要领。整理卷宗中,我也能浏览很多案件,在这个过程中我经常会与法官进行交流,请教一些问题,获益很多。
关于制作和校对法律文书,我在学校还没有学习过法律文书的写作,所以实习刚开始的时候是参照着书记员的模板写一些简单的法律文书,例如:传票、应诉通知书、举证通知书、送达回证等,这些相对简单,而且格式固定,所以学习起来就比较快。在学习这些文书的写作外,更多的工作是对法官做出的判决书、调解书、裁定书进行细致的检查和修改。制作和修改法律文书需要对案情有着详细地了解,能对法院的判决有着准确的理解,并且在过程中,措辞必须严谨细致,不能产生错漏。在书记员的耐心指导之下,我对自己写的每一份文书都进行了反复的修改,直至满意为止。在校对工作中,我也能法律文书是当事人重要的资料,并且代表法院工作人员的水平和法律的尊严。
书记员不在时,法官会让我参与书记员的工作。法官们经验丰富,法律知识扎实,他们对每一起案件都认真细致深入了解,对案情清晰明了的案件,法官们都会为当事人从法律上分析利弊,进行调解,大多数当事人都能理智的接受法官们的意见,能节省许多法律资源。所以在为法官做助理书记员的那两周,我收获很大。为法官做书记员,最重要的两项工作就是帮助法官排庭,以及为当事人做笔录。排庭需要结合法官的时间和当事人的时间,需要认真耐心地与当事人沟通。做笔录对我来说是一件很困难的工作,一方面一些法言法语我不能很好的掌握,写出来的笔录有时候不够简洁准确,另一方面平时打字不多的我打字速度不够快,往往需要当事人多次重复。在法官的教导和鼓励下,我逐渐也能够比较好的完成笔录工作。在工作中,法官往往会结合具体的案件给我讲解一些法条,有时候法官还会询问我对案件的看法。
在上述的工作之外,在法院的实习还有很多杂活。比如给文件盖章、找领导给文件签字、接电话等等,再此就不过多赘述了。
经过了这一个月的实习,我不但收获了经验也收获了思考。在法院的这些工作中,我逐渐掌握了法律文书的写作、也对案件的审理程序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在这些实习工作中,我明白了法律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十分密切,明白了法律工作的严谨与细致。这次实习回答了我对法院日常工作的好奇,不仅为我日后的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更是激励起了我学好专业知识的信念,因为在实践中才知道了自己的所学所知是多么的浅薄与不足。
关于这次实习,我有一些思考与感悟:
第一,法律实践的重要性。
我们的法学教育大多是理论的讲授,轻实践,重知识。在实习单位或工作单位的时候,我们往往显得束手无策,无论是对知识的运用还是待人接物都缺乏相关经验,不知道从何处着手。这一点我在实习中深有体会,从整理案卷到送达再到制作法律文书,几乎所有的工作都需要重新学习。而平时的理论素养在此时显得几乎没有用武之地,法学生作为法律职业的后备队伍,如果不能掌握实际的操作,缺乏相关的实践经验,便很难胜任工作。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会更多参与实践,在实践中更好地学习。
第二,沟通需要耐心和技巧。
有时候当事人因为心情着急,总是觉得法院与法官消极怠工,其实,法官没有一天是空闲。所以申请人总是误解法官和工作人员,到法院吵闹。对并不是很熟悉法院案件审理流程的当事人,我们应当要耐心沟通,对人民群众多一些宽容与理解。对待不配合的当事人,法院应当有技巧的严肃对待,对可以调解的案件积极调解,对不配合的被执行人采取强制措施,要充分理解站在其立场上思考问题。
这一个月的短暂而充实的实习,对我以后的学习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对我走向社会起到了桥梁的作用,是人生的一段重要的经历,对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也有着重要的影响。我们法律专业的学生需要面对的法律现状还是严峻的,面对的问题也是困难和艰巨的,在实习之后,有很多需要思考和沉淀的内容,希望能帮助我沉淀出对法律学习坚定的信念和对法律正义追求的执著。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