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西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网站!

  1. 首页
  2. 学院新闻
  3. 正文
点击显示栏目

学院新闻

我院《行政法学》获批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 来源:行政法学院
  • 发布者:行政法学院01
  • 浏览量: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清单,我院王周户教授主持的《行政法学》获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这是本课程自2007年被评为陕西省精品课程、2014年被评为陕西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后的重大突破,也是我校公法类课程建设的重要成绩。

一、课程概要

(一)课程简介

1984年,《行政法学》首次在我校开课,课程名称《行政法概要》,性质为选修课,面向法学专业本科学生开设,由中国行政法学会名誉会长、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应松年担任主讲教师;1989年,课程更名为《行政法学》,面向法学专业本科学生;1990年始,分解为《行政法学》和《行政诉讼法学》两门课程;1990年始,《行政法学》(含行政诉讼法内容)被确定为法学专业成人教育专科学生专业课程;1997年始,《行政法学专题》和《行政诉讼法学专题》被确定为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课。

本科段《行政法学》是我校法学本科专业学生在第四学期要学习的专业必修课,共有54个学时,3个学分。

教材最终


(二)教材选用

本课程教材的选择随着课程设置与教学对象的不同分别确定。初期选用国内其他院校编写的教材或有我院教师参加编写的司法部统编教材。自1992年开始,我校组织行政法师资编写自己的教材。迄今,先后编写有《行政法学》(陕西人民出版社)、《行政法》(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行政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等相关教材。其中,《行政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获得2015年度陕西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目前已经编写三轮,正在最新版次的修订之中。

教师队伍图片


二、教学团队成员

《行政法学》授课教师队伍由12名年富力强、博学多才、经验丰富的专任教师组成,含教授3人、副教授4人、讲师5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7人。教学力量分配均衡,具有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和教学团队;任课教师知识结构全面涵盖,研究领域多学科交互,包括法学、管理学、政治学等多学科背景。

教研室成员担任相关学术研究会职务或受聘为行政部门法律顾问,还被评为省级或校级教学名师。如王周户老师担任中国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陕西省行政法学研究会会长、陕西省人民政府法律顾问,获得陕西省教学名师荣誉称号;李大勇老师担任中国行为法学会理事、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法律顾问,入选陕西省“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西北政法大学“长安青年学者”特聘岗位、西北政法大学“青年教学名师”。

任课教师长期致力于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教学效果良好,深受学生欢迎。

精品课程图片


三、教学改革成绩

(一)王周户老师主编《行政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获得2015年度陕西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法学本科人才开放式培养机制创新》获得陕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二)2013年李大勇老师主持校教改课题《部门行政法课程设置与改革》。

(三)2013年杜国强老师主持校教改课题《行政法学课程研究性教学的研究与实践》;2017年,杜国强老师主持陕西省教改课题《基于翻转课堂的公法类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以行政法学课程为例》;2020年杜国强老师主持陕西省高教学会疫情防控专项研究课题《法学课程互动式教学的线上实践》。

前述课题目前已经结项,成果运用于课堂教学中。

获奖证书


四、课程特色

(一)教学理念先进

1.以立德树人为根本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课程思政是落实的关键环节。《行政法学》紧密结合行政法的公法属性及其特征,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合理融入,通过深入挖掘学科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引导师生共同探索如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全面依法治国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理论知识。

2.以学生发展为目标

在奠定学生基本知识结构的基础上,着力培养学生的行政法学思维以及运用行政法学原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本目的在于实质性提升学生包括理解能力、实操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内的综合能力。

(二)教学内容完备

1.确立“一个目标、两项要求、三项内容”的教学体系。一个目标:把握行政法前沿理论和热点问题,强调学生获取和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两项要求:学进去(理解)、用出来(运用);三项内容:行政法学原理、行政法律思维、行政法治理念,强调对这三项内容的思辨式、应用型训练。

2.紧扣行政法前沿理论和热点问题并契合授课教师的研究专长,打通行政法和其他相关学科的界限,重塑课程内容,探索新的课程体系,丰富和完善教学大纲、教案、多媒体教学课件、网络资源,内容丰富,结构合理。

(三)教学方法科学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传授教学内容的技术条件。为了做到因材施教、寓教于乐,应根据各课程特点及教学需要,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发建设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善于利用网络教学平台。

1.创新教学方法,强化互动性教学、开放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等教学方法的运用,探索基于翻转课堂的公法类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倡导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

2.统筹对学生课内课外、线上线下阅读学习的指导与监督,引导学生通过课堂讨论、案例研讨、模拟法庭等多种手段主动探究和自主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尽可能创造机会让学生面向和参与社会实践。

总体来说,《行政法学》课程教师讲课生动,学生学习主动,课堂气氛活跃,教学反馈及时,较好发挥了课堂教学主阵地、主渠道、主战场作用,实现了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教学与科研互动、理论和实践的互动,并带动了其他公法类课程的建设和改革。

五、课程发展

(一)持续更新教学资源

紧密跟踪立法、执法和司法实践的最新发展,强调理论与实践、书本和社会、教学与科研的互动,适应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合理调整教学内容结构,及时更新相关教学课件、案例库、素材和视频,使学生能够及时掌握学科的发展动态。

(二)持续完善教学过程

进一步以提升教学效果为目的创新教学方法,强化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同时,对学生严格要求,适度增负,提升课程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从课前课中课后各环节强化课程难度与挑战度,让学生在“忙”中真正学有所获。

(三)持续推动课程应用

继续探索进行混合式教学,即线上讲授和线下辅导相结合,线上互动和线下体验相配套,自主式学习与协作式学习相促进。提升教学服务质量,完整有效地为学习者提供测验、作业、考试、答疑、讨论等教学组织活动,及时开展在线指导与测评,加强在线学习响应、互动交流、资源共享。

(四)持续优化教学团队

以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为本,强化教学研究,定期集体备课、研讨课程设计,加强教学梯队建设。在原有授课团队的基础上引入新成员,新老结合,发挥好“传帮带”作用,优化教学团队的年龄层次、学缘背景和知识结构。